梦想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呢?
一辆汽车没有发动机基本上报废了,一架飞机没有发动机也难以飞上蓝天,一个人没有发动机也难以幸福圆满,梦想就是人生的发动机。
梦想是生命闪耀的光,梦想不仅能点亮生命,也能指引着人生的方向,人生也因有梦想而被赋予意义。梦想就是一生当中,自己打算投入5年,10年,20年想做的那件事,这件事情长期的坚持不仅仅能带来收益,让自己财富增长,而且还能充盈自己,完善自己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梦想的觉醒时间,决定了未来,如果没有找到梦想,那么我们就一直在帮别人做事。
它就像“漫无目的的工作一样”,你只能充当单个的零件角色,随着组织的分配,去做相关的填充。等到自己毫无价值之时,也就慢慢的淘汰了,你会发现创业的本质是寻找梦想的过程,职业的规划,个人的成长,也是寻找梦想的过程。
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,所有人的危机都不是表皮层面的“金钱危机”,而是内核的“梦想危机”。我们随便站在大街上,看着川流流不息的人群,每天上下班的人,一坚持就是10年,20年,像行尸走肉,拿自己的时间换金钱,还陷入在洋洋自得的状态中。
他们都失去了危机最本质的东西,就是生命意义的清醒意识。
拥有梦想,人生才正式启航。成就一番事业,不仅要拥有梦想,还要经营梦想。所谓经营梦想,就是不仅聚焦自己的梦想,还要不断地为团队伙伴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建立梦想。还要教会团队伙伴经营梦想,经营梦想的规模越大,事业规模也就越大。
什么是目标?在一定的期限内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值就叫目标。
目标就像人生各个阶段的终极标靶。因为,生活就像射箭,目标就像标靶。如果连标靶都没有,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?
美国著名的商业大学——哈佛大学,在1979年对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。
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、学历、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。
调查结果发现:
27%的人没有目标;
60%的人目标模糊;
10%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;
3%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。
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,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。
那些3%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,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,25年后,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。
他们中不乏白手起家创业者、行业领袖、社会精英。
那些10%有清晰短期目标者,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。
他们的共同特点是,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,状态稳步上升,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,如医生、律师、工程师、高级主管,等等。
而那些占60%的模糊目标者,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,他们能安稳地工作,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。
剩下的27%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,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。
他们都过得不如意,常常失业,靠社会救济,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,抱怨社会,抱怨世界。
其实,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的渴望。
如果你能发掘它,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,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。
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。
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,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。
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,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,提高自己的事业能力,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,持续的为目标而行动,以上这些对于个人的成功必不可少。
什么左右你十年后的“价值等级”?
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。
研究结果表明,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。
83%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,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。
14%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,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,他们的工资是前者的3倍。
3%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,并书面记录下来,他们的收入是第一类人工资收入的十倍。
从离开校园到职业人生,十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。
然而,十年过去,当同窗好友再一次相聚时,在职场的地平线上,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:昔日朝夕相处、平起平坐的同学,有了明显的“社会价值等级”。
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,当然有机遇、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,但是,一个首要的因素却是一个人有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。第二个因素是:3%的人对目标实现的渴望强度达到了最高值。
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渴望的目标,但他们渴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。
渴望强度0%,根本就不想要,当然就得不到。
渴望强度50%,可要可不要,常常会努力一段时间,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退缩。三分钟的热度,幻想不用付出代价,就能得到。
渴望强度99%,非常非常想要。即使是非常非常想要,到最关键的时刻,还会萌生一丝退却的念头。现实生活当中,达成目标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,而这些困难,往往就是那些99%的人,不可逾越的鸿沟。希望强度是99%的人,在最后一刻他们会放弃。在最后放弃与刚开始放弃,结果是一样的。
渴望强度100%,100%代表一定要,代表不惜一切代价。不达目的,誓不罢休。现实生活当中,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排除万难,迈向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