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省,简称“苏”,地处我国东部沿海,长江、淮河下游地区,北接山东,南靠浙江、上海,西连安徽。全省总面积10.2万平方千米,省会南京市。
1949年,江苏全境解放以后,以长江为界,分设苏南、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,共三个区域。苏南、苏北两个行政公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“苏南”“苏北”命名的行政区划单位,也是现代人对“苏南”和“苏北”概念的源头和基本认知。
苏南、苏中和苏北概念源于地理地域上的划分,同样也是基于人们习惯上的叫法。
在江苏,长江是苏北与苏南的分界线。历史上人们习惯将长江以南称为江南地区,长江以北称为江北地区。江北地区又以淮河以北区域称为苏北地区,而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区域,则被称为苏中地区。
苏南地区:包括省会南京和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四个地级市。
苏中地区:包括扬州、泰州、南通三个地级市。
苏北地区:包括徐州、连云港、宿迁、淮安、盐城五个地级市。
苏南、苏北一词脱胎于江南,江北一词。清末民初,苏北的水灾,旱灾,风灾,连年不断。老百姓无家可归,无粮可食,出门逃荒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。富庶的江南是很多饥民逃亡的目的地。因为贫穷还拖家带口,逃亡到江南的江北人普遍遭受歧视,“江北”一词成为带有落后、贫穷、愚昧等特定含义的贬称。新中国建立后,为去除地域歧视,地域偏见,人们逐将江南、江北改称为苏南、苏北。
苏北地区为何有苏中概念或称苏中地区。有人说:所谓“苏中概念”是不存在的,它是南通、泰州和扬州三个地级市为了撇清和苏北的关系,而推出的一个概念。其实,这种说法是错误的,稍知江苏历史的人都知道:在苏北广大的地域內“苏中”之说或概念早就有之,有明确的苏中一词或概念最早出现在八十多年前,决非现在才有。
苏北的直观定义—江苏长江以北区域。苏北地区有苏中说源于:传统上的苏北指的是现江苏省江淮之间操江淮官话的扬州、泰州、盐城、淮安、南通五个地级市,并不包括徐州、宿迁、连云港这三个操中原官话和海泗方言的“北方”地区。
史上和人们的习惯认知上,苏北一词则包含所有操江淮话的地区,包括江南的南京、镇江、芜湖、马鞍山等地。但不包括江北操吴语的启东、海门、靖江;也不包括江苏淮河以北的徐州、宿迁、连云港等真正意义上的北方地区(在江苏被称为淮海地区,即现在的苏北地区)。地理上,徐淮海自成一体。文化上,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区,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,语言和心理习惯都是北方的风格,与河南,山东等地相似,不同于吴侬软语,鱼米之乡的苏南、皖南地区。
苏中概念和苏中地区的真正形成是在1939年1月,新四军挺进纵队一部渡长江北上苏中。1941年3月1日,华中局决定成立苏中区党委,苏中区辖宝应、泰县、靖江、南通等14个县,东濒黄海,南临长江,西以京杭运河为界,北与盐阜、淮海毗邻,总面积2.3万平方公里,人口800多万人,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。
1941年3月19日,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:抗日根据地实行小省制,苏中区委员会、苏中行政公署和苏中军区相继成立。“划定东台、兴化、宝应以南,黄海以西,长江以北,运河以东为苏中区,决定成立苏中军区”。这片区域大致为今天通泰扬三市的范围。
1944年2月10日,苏中区党委、苏中军区作出决定,创建苏中公学。1944年3月16日以后,苏中区党委、苏中行署、新四军一师师部暨苏中军区以及所属的苏中党校、苏中公学、苏中报社等20多个单位驻扎在东台西安丰境内。后从东台迁到宝应。
由上可知,当年以苏中概念而建立的苏中区委员会、苏中行政公署和苏中军区苏中军区,并非一时兴至,充分说明那时的江苏确实就已存在苏中说及苏中地区,同时也说明苏中概念早在八十多年前就有了。现在南通海安还建有“苏中七战七捷”纪念馆。
1949年分设苏南、苏北两个行政公署。苏北行政公署为什么没有包含北方的徐州、连云港等地区?没有包含的徐州、连云港等地或没有单独划定它们的的行政公署?有资料显示之所以没有徐州、连云港等地是因为: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结束,徐州连云港等及其周边地区获得解放,江苏其它地区还属敌占区,中共江苏省委还处在地下保密状态,无法对徐州实施管辖,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将徐州、连云港等已解放的地区交由北边已经解放的山东和豫皖苏边区管辖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,当时江苏(苏北行署)最北部的城市是淮阴,也就是现在的淮安市。长江以北的扬州、泰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淮阴(淮安)在解放后被统划为苏北行署地区,就是顺其自然。
1953年徐州,连云港等地回归江苏,使得江苏有了真正的北方地区。后来,江苏对原苏北地区以淮河为界,将又细分为苏北与苏中,至此,江苏全省淮河以北为苏北(徐州、连云港、盐城、宿迁、淮安),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苏中(南京、镇江、扬州、泰州、南通),长江以南为苏南(常州、无锡、苏州)。
众所周知,江苏省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非常明显,江北地区则要薄弱不少。随着通泰扬与江南地区过江通道的增多,位于江北的这三座城市与江南发达城市的联动就日益增强了。根据这样的情况,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本世纪初重新界定了苏南、苏中、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,分别提出了“苏南提升”、“苏中崛起”、“苏北振兴”的目标。
2013年专门举行了“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”。
其实苏南苏中苏北的概念或划分并非有多么重要,关键在于各地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更快地抓住机遇,发展地方经济,建设好自己的城市,造福民生才是关键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