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百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功能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08 09:07:17    

古时候,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,许多现象和事物都不能用人们现有的知识解释,古人便将它们神化。

例如天文星宿,现在我们会用专业仪器对天文进行研究,了解其规律。

但在古代,天文对于古人来说却是神秘莫测的东西,就像“太岁星”。古人将它看作一种能预测吉凶的星体,所以有了“太岁头上坐,无灾也有祸”的俗语。

当然,除了星体,古人还把一种生物命名为“太岁”,视其为“太岁”在地上的化身。那么,“太岁”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

神秘传说

古时候,“天降灾祸”是绝大多数人对灾祸的看法,“天”对于古人来说是十分神秘的,需要保持敬畏。

“太岁星”便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天体,其运行之处必然会带来灾祸。

据说,太岁星运行到哪里,哪里的地下便会出现一种生物,它是“太岁”的化身,倘若在其上方动土,必有大祸。

从一些故事中可以体现出来,传说有个人天生反骨,对于约定俗成的东西总是不屑一顾,人人敬畏的“太岁”在他这里也不值一提。

他故意在当时太岁星所在的方位动土,没想到居然真的挖出了一样东西,看起来同肉块差不多。这可把他吓坏了,立马又埋了回去。但没过几天,这个“肉块”居然长到了他家院子里。

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家人一个个离世,包括他自己。这下人们对“太岁”更是敬畏了。

虽然这个故事是记录在古代的一本小说上,编撰意味明显,但这恰恰说明了“太岁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。

长生不老

除了敬畏之外,由于“太岁”有了实体,古人也对它有了别的认识,东晋道学家葛洪将其称为“肉芝”,表示将其捣碎或化水食用后,可使人长生不老。

如果说这是来源于道学家的记载,多少有些玄学因素,不大现实。那么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记载则更让人相信,他的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有对“太岁”的记载。

记载道,肉芝形状类似于肉,附于大石头上生长,是一种生物,且有着多种颜色。

虽然李时珍记载“太岁”的生长位置同之前的记载有所不同,之前大多数记载都表明“太岁”生长于土壤中。

但李时珍却得出了和葛洪同样的结论,那就是食用“太岁”可以长生不老。那么这种结论从何得来呢?

另一个故事侧面说明了一些情况。

唐朝的传奇小说集《宣室志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,人们对于太岁敬畏不已,担心不小心挖到“太岁”为家中带来灾祸,便四处寻求解决办法。这时有人表示,只要将它吃掉,那么灾祸也就没了。

于是不慎挖到“太岁”的人便按他的说法做了,没想到“太岁”居然出乎寻常的美味,而且食用之后,他还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,身体机能都好了许多,因此人们便觉得“太岁”可以长生不老。

但这只不过是志怪故事,并没有太大依据,《山海经》中的记载更具可信度,其中描述“太岁”的特征“食之尽,寻复更生”,简单来说就是“太岁”可以无限生长。

这一特征不恰恰对应了长生不老么?

科学研究

不过这些都来源于古代记载,“太岁”这一生物并不常见,不见其实物,我们很难对其作出研究。

即使我们想用科学知识去解释,也是解释无门。

不过,在1992年的时候,我们终于发现了实物“太岁”。

那年,陕西周至县爆发山洪,令当地村民损失不少,待情况稳定后,不少村民纷纷在洪水中搜寻可用之物。

其中有个村民便在此时发现了一团“肉球”,他原先并未注意,只是将其扔在一旁继续寻找其他东西。

但后来他一想,那东西似乎可以做肥料,不用白不用,想到这他便回去将那个“肉球”带回了家。

没想到,这“肉球”在家放了几天居然一点变化也没有,根本没有腐烂迹象,那么拿它做肥料是不行了。这个村民和家人便对其更加好奇,有事没事就研究它,不过始终没啥结果。

这个村民向来是个胆大的,他看着看着不由觉得这个“肉球”有些可口,便不顾家人阻拦割下一点煮着吃了,还别说,“肉球”味道出乎意料的好。

但没过几天,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,这“肉球”被割掉的地方居然长出来了,不止如此,它还变大了不少,这下村民一家害怕了。他们连忙报到县上,请政府研究。

这件事情很快传开,西北大学生物系一位教授收到消息很是感兴趣,便赶来村民家研究,一看这东西属实没见过,便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将其带走研究。

在一众专家的细心研究后,终于得出结论:这个“肉球”就是古代的“太岁”、“肉灵芝”,也就是那个传说食之能长生不老的生物。

同时专家们还检测出“太岁”三分之一的组成部分是“大型黏菌复合体”。

黏菌是一种以细菌、真菌为食的低等生物,也就是它的存在令“太岁”可以持续生长。不过其余三分之二的部分因技术受限,并未能得出其成分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,2010年,生物专家们利用精密仪器再次对“太岁”进行检测,最终得出那剩余三分之二的组成成分是聚乙烯醇。

然而聚乙烯醇是一种化工原料,是现代工业的产物,怎么会出现在古代就有的“太岁”身上呢?

只能说如今的“太岁”同古代的“太岁”还是不同的,或许古代“太岁”的组成成分仅是黏菌。

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土壤、水里的“太岁”经受污染后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“太岁”。

在第一个“太岁”被发现后,全国各地都开始挖掘“太岁”,也确实发现不少,由于其从古代传来的“长生不老”的特性,导致“太岁”被人争相购买,甚至卖出了一万一斤的天价。

但后来专家们表示,“太岁”并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,恰恰相反,由于其含有聚乙烯醇,经水浸泡后会发现大量重金属元素,食用过多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。

经此事后,人们应该更加相信科学,若有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,那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,总有一天能破解迷题。

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